信息詳情
鋁合金門窗加工工藝
下料控制:1.在下料前,應充分做好準備工作,首先檢查設備的運轉和潤滑,調整好下料尺寸限位,同時,對下料前的型材進行檢查,對較嚴重缺陷的型材,設法套料或退回。2.要利用鋁型材的長度,結合下料加工尺寸,合理套用型材下料,長度的允許偏差為L±1.0毫米,角度偏差為∠±7′,加工毛刺應小于或等于0.3毫米。3.下料時,應嚴格按設備操作規程進行,并做好首檢、中檢、尾檢的三檢工作,抽檢率不低于5%,數量少的不低于3?件。4.下料后的產品構件按每工程、規格、數量進行堆放,并分層用軟質材料墊襯,避免型材表面受損。組角控制、組裝質量控制。1.復檢構件加工是否合格,安裝零件內襯板是否裝好,確認組角后無問題存在,方可組角裝配。2.組角后的連接處應平整無扭擰對存在的缺陷必須進行校正處理。組角后二件不平度應≤0.5mm,二件間隙應≤0.4mm,寬度或高度外形尺寸≤2000mm,允許偏差±2.0mm,>2000mm,允許偏差±2.5mm,對角線長度≤3000mm,允許偏差≤2.5mm,>3000mm,允許偏差≤3.5mm,搭接量四周均勻,允許偏差±1.0mm。3.組角成形后,應根據規格進行分類堆放,并用軟質材料墊襯,防止型材表面擦傷。4.框組裝:應粘貼四角防水膠條,上框放入防盜定位塊,組成框旋緊固定螺釘。5.裝配好的連接處,應平穩,密封,對存在的缺陷必須進行校正和處理,其連接處的高低偏差應≤0.4mm,連接處的拼裝縫隙應≤0.3mm。6.裝配好的框或扇應平整,無扭擰,其外形尺寸,寬度或高度≤2000mm,允許偏差±2.0mm;?>2000mm,允許偏差±2.5mm,對角線長度≤3000mm,允許偏差≤2.5mm,>3000mm,允許偏差≤3.5mm。沖、鉆孔,修挫毛刺工藝。1.鉆孔時,應磨好無鉆的刀刃,掌握好鉆孔的切屑速度,不宜用力過猛,將要鉆通時必須減輕壓力,嚴禁帶手套操作。2.鉆孔后的鋁型材,應孔面孔底無嚴重毛刺,鉆孔毛刺不允許大于0.2mm,同時要清除加工后的鋁屑,并分層堆放,以免損壞表面質量和外觀。3.將前道工序(沖、鉆、銑、切等加工方法加工后的構件用括刀輕輕括去加工面的毛刺或用銼刀進行修挫,修挫毛刺時,要輕手輕腳,不宜用力過大,銼刀在切面地方向上輕輕略帶一點角度進行挫毛刺,要注意銼刀勿與其他面上鋁型材接觸,以免破壞涂層涂膜。4.修挫后的型材應無毛刺,手摸無凹凸毛刺感,并且要清除前道工序未清除干凈殘留下來的鋁?屑,按規格尺寸分層堆放整齊。